无边界的美团收缩边界,战略失误还是变现压力?
2018-09-20 22:00:04
  • 0
  • 0
  • 0

一边是美团的IPO,一边是美团上市前夜阿里副总裁、饿了么CEO王磊放话称,饿了么期望在外卖市场中短期内达到50%的市场份额,而且这还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份额的竞争,而是整个生态的竞争。王磊表示,下一步与美团竞争的核心点在于商家数字化。

不可否认,美团IPO是近期互联网行业的一大热议话题。作为TMD的一员,美团的一举一动都能引发强烈关注。然而,尽管已然是独角兽,但是美团的“内功”到底能否让其IPO后持续走高股价,这还是一个模棱两可的问题。

而与美团相比,饿了么希望通过对行业的变革而不是简单变现,一同实现与行业的共同成长。这其中,与美团逼独、提点截然不同的是,饿了么将为商家进行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正如王磊所言,“现在还不是考虑变现的时候”。

亏损扩大、市值缩水,美团的无边界拖累增速?

人民网在“三评‘新经济’之一:可以跨界,但不能没有边界”一文中指出:有人说,互联网是平的,没有边界。此话有其道理,毕竟互联网让地球变成“村落”、让信息不再是“孤岛”、让创新创业“风口”大开,“互联网+”的“+”也说明了新经济跨界的涵义。应该看到的是,跨界更多的是融合,而非无边无界、无拘无束。从滴滴顺风车事件不难发现,某些新经济一旦无界发展,无序发展,就会给用户和社会带来许多从未出现过的困扰和麻烦,甚至,连人的基本公共安全都成为奢侈品。除此之外,现实中很多案例都告诉我们,无边界的跨界意味着在悬崖边驰骋,一不小心就会跌落深渊。共享单车乱摆乱放,扰乱公共秩序……

可以说,美团的无边界是它兴起的原因,但也是它增速放缓的原因。美团的核心业务依然是海外,而从外卖延伸到甚至是背负起网约车、单车等其他业务及至金融变现,美团的力量能否支撑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实,美团的所谓无边界,造成了行业的抽血和衰败,而目前也证明,其无边界遭遇了现实的阻力,网约车和摩拜单车等竞争和政策因素,让美团只能转向从无边界向核心业务滑落。

而如王磊所言,有两个人的竞争,比一个人发展业务要快得多。“我特别高兴美团能专注在餐饮,东搞搞西搞搞,叫什么无边界,怎么可能没有边界嘛,你是做平台生意的,平台生意必须知道什么是边界,不能什么东西都吃独食。这个我跟很多投资人也聊过这件事情,这不是一个好习惯,你什么东西都吃独食,你跟生态的协同关系是什么?这是一个森林,森林不可能是一棵大的树,大树底下不长草的。”

实际上看一家公司健康状态如何,只需两个尺度,一是盈利水平,二是运营成本。就盈利水平而言,如果一家公司是长年的亏损,那么必定其中有问题,而且这一问题更多的是从战略层面出现的问题。而从运营成本而言,如果一家公司的投入成本居高不下,则很难对其未来抱以乐观。

来看这样几组数据:最近几年,美团的收入增速一直在放缓,且近三年亏损了140亿左右。2018年前4个月,美团亏损227.95亿元,同比亏损扩大近3倍。尽管美团对外的解释是由于收购摩拜所致,但这远非连年亏损的理由。

其招股书显示,美团2017年的总收入达到339亿元,同比增长161.2%;公司总收入由2015年的40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130亿元,并于2017年增长至339亿元。但这3年间,公司分别录得亏损105亿元、58亿元及190亿元。当然,美团也有优先股问题,那么去掉这个因素后,美团是否盈利了?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其招股书,美团调整后的净利润依旧亏损,分别为59亿元、54亿元和28.5亿元。连续3年亏损,调整后的净利也没能转正。对此,甚至有业内人士调侃称,这要是放到A股,上市即ST,还随时可能面临退市。

而且,美团上市首日的市值也打了折扣,从之前600亿美元的估值降到了约500亿美元的市值。整体来看,造成这样的结果,其实与美团过去几年不设边界的多元化扩张不无关系,甚至说很可能是美团战略上出现了问题。过去几年,美团一直强调无边界的业务开拓,不管是打车还是收购摩拜,都让我们看到的是美团的战略激进。一个数据是,根据美团更新版招股书上显示,网约车司机成本在前4个月成本为9.76亿元。美团将网约车司机成本描述为对于司机激励视为成本,也就是说,司机补贴高达9.76亿元。美团仅仅在2个城市(南京上海)4个月时间、司机端补贴就高达9.76亿元,如果计算用户端补贴,只怕再加50%-100%不为过。

这样做到底好不好呢,其实只有美团心理明白。或许也正是为了给资本市场以信心,美团在IPO的档口,开始改口称不再扩展,不再大力扩张网约车等业务。其实,美团一路走下来,只有外卖一个业务走起来了,但是尽管这块业务做得不错,但目前的市面局面,却对美团并不乐观,因为饿了么和口碑组建成立的新的控股公司,已经开始发力,并将持续发力,由此难免会让美团的看家业务外卖面临很大的冲击。

无边界证明不可行,到家、到店也生死攸关

从最早的到店,到如今的到家,O2O市场经过了千团大战、到家大战和外卖大战之后,市场上主要剩下了饿了么、口碑、美团等几大选手,而在饿了么吃掉百度外卖、加入阿里之后,与口碑一道形成了1+1大于2的效应,这对美团而言,形势不能不说严峻。

尤其是在美团IPO之际,市场上传来了非常不利于美团的消息:多家投资机构正寻求加入阿里巴巴为饿了么和口碑新组建的控股公司。新公司首轮融资金额将超出最初的30亿美元,至少增加10亿美元,最高不排除融资总金额超过美团此次在香港IPO融资的金额。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副总裁、饿了么CEO王磊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表示:今年夏季补贴的30亿元只是开始,饿了么与美团的竞争不会失败,会在一年内把市场份额提升到50%以上。

而就在美团上市前夜,9月17日,饿了么首度在阿里巴巴2018年全球投资者日上亮相。阿里巴巴合伙人、饿了么CEO王磊表示,饿了么将通过更多订单、更高效的配送、数字化改造等5大措施赋能商家最终惠及用户。据王磊介绍,过去将近半年的时间里,融入阿里新零售的生态是饿了么最重要的工作。饿了么内部在战略、业务、组织方面都做了变革,在阿里赋能之下,引领整个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数字化、产品化、线上线下融合的进程,打通会员、数据、仓配、运营、营销。他说,这场对行业的变革,就要彻底改变过去旧平台对行业参与者”竭泽而渔“的现象,通过赋能商家最终惠及用户。王磊表示:“希望通过饿了么的赋能,让商户不增加额外成本却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这不能不说是美团的最大威胁,在美团发展史上也从未经受过这样的考验。因为在过去多年来,美团一直是温室中成长起来的花朵,基本上是自己领跑行业,而不是被人追打。而如今的情势,需要美团有充足的弹药来应战。但是从目前透露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的第一轮融资起,到去年10月的最后一笔融资,美团一共获得了83亿6200万美元。

传美团赴港上市,员工点饿了么庆祝(来源:微博)

美团曾在2017年5月宣布,自己的现金储备有30亿美元,加上10月腾讯领投的40亿美元融资,美团账面大概有70亿美元,再减去今年4月斥资27亿美元收购摩拜,目前美团的账面,可能只有43亿美元左右。这也就是说,在这7年多的时间里,美团点评已经烧掉了40亿美元的资金,而面对饿了么和口碑新成立的控股公司的无上限投入,美团拿什么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能否有充足的且持续的资金进来助力,我们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换言之,从30亿补贴到饿了么和口碑新组建的控股公司的成立,美团两大核心业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在终局之前谁都无法就胜败下结论,但相比两三年前的“安逸”,接下来的美团日子并不好过。

“Food”虽好,但莫贪杯,无边界背后的逼独、提点伤不起

最近,从美团的对外传播调性看,其也正是主要宣传与“吃”相关的业务,这也佐证了美团意识到此前其无边界扩张的战略问题,开始收窄战线。但是,美团引以为豪的“吃”业务,却并非能让美团真的傲娇。因为,有很多事情在互联网上是有抹不去的“前科”的。

就在不久前,美团在全国多地将商家抽成从原本的18%上升到22%,并且强势要求商户必须与其独家合作,否则强制下线。美团此举在江苏宜兴、广东肇庆、陕西西安、内蒙鄂尔多斯等多地引起商户的强势抗议,多地商户联名签字脱离美团。

美团这样做,其实充分体现了其面对饿了么、口碑等竞争对手时的焦虑。譬如,逼迫商户签独家,就是美团担心饿了么、口碑等平台将商家拉拢过来。但对于商家而言,其追求的是平等的营商环境,美团的“店大欺客”,对商家而言可谓是很反感的做法。这也正是为什么多地商户联手“逃离”美团。而丢掉越来越多商户的美团,其前景也不言自明。

不仅如此,一味地把商户利润榨干的美团,最终损害的其实还是用户体验和资本市场对美团的信心。试想,美团将商家抽成从18%提升到22%,即便是商家表面不去反抗,但是在商言商,为了追求利润,自然是会在最终提供给用户的餐食菜品的成本、分量、卫生上做文章,如此,伤害的是广大用户的利益。如此美团,其实不仅仅是商业角度的“利欲熏心”,还恐怕是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对商家、用户、资本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换言之,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尽管能短期看到增长,但长期来看不见得是好事。尤其是外卖市场进入下半场,前有饿了么+口碑,后有滴滴涉足外卖,夹在其中的美团略有尴尬。而无论是巨亏、钱紧、收窄战线,美团的焦虑或许是扩散到了全身。如何在自身利益和商户利益、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让资本市场对其葆有信心,如何变亏损为盈利,以及如何在饿了么和口碑新成立的控股公司无上限的投入力度下“活好”,都是美团的“燃眉之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